close

耳邊響起音樂,夾雜電腦運轉的聲音,深夜裡,或許只有在這樣的時分,人心才能好好對待自己,不再使用文字相互試探、不再言不由衷說些無謂的話,只管靜靜的看待那顆赤裸的心,問它想要去的方向。

 

昨晚,冰冷的文字是我最真的體悟,沒法掩飾,也無法言不由衷的說自己很快樂還很樂觀。

我沒有在試探誰、更沒有在指責誰,一切一切只是真心的期盼現在的氛圍能有些不同,有誰明白我今天多麼期望能看見你們笑盈盈的臉,聽見你們的吵鬧,即使沒有看見,卻還是看見在虛擬的世界中彼此留下一點訊息,一點小小的動作,我就很欣慰了,至少動是改變的開端。

 

晚上,有人問了我有關“格局”的事情,想想其實現在團隊的狀況是不是也跟格局有關?不斷的告訴你們要將格局拉大、放遠,卻從來沒有跟你們說到你甚麼叫做格局,什麼叫大、什麼叫小,只有一味要求你們改變、改善,更因為自己還沒有辦法深刻的體悟、說明,所以想借用下面的文章告訴你。

 

「宏觀的視野」與「寬闊的格局」對在職場工作的人都是很重要的,尤其在現在講求地球村的世界裡,能否在跨文中贏得別人的尊敬與整合文化差異性的人力資源,端賴這兩項能力。

  如果從職能的角度來看「宏觀的視野」與「寬闊的格局」是兩種不同的能力,前者是後天藉由旅行、遊學、到處見識所增加的,甚至只要常常上網瀏覽學習,都可以增加自己「宏觀的視野」;不過,「寬闊的格局」就不同了,雖然擁有「宏觀的視野」會影響自己內心看這世界的大小,但不代表這個人內心就可以接納與融合他人的格局是寬闊的。

 

   昨天我們公司邀請人資前輩周昌湘老師來我們公司談「跨文化溝通管理」,在這課堂中周老師分享了自己很精采的兩岸跨文化的經驗與感受,從老師的分享性中我可以感覺到周老師不管在「宏觀的視野」與「寬闊的格局」的職能與歷練都是非常的成功;相對的,幾年前我曾經有位同事因為長期在歐美各國留學,有一天,某位主管邀請他在主管會議中跟大家分享他這麼多年在國外的心得,這位同仁畢竟在海外待了很多年,也去過很多國家,認識很多人,所以他的「宏觀的視野」是足夠的,但是,當他說完遊學的閱歷之後,接著卻開始對某些國家與地區的人或是當地食、衣、住、行,做了很多的批判,甚至最後提出了「他個人未來極不願意與這些國家與地區的人一起合作與工作」的結論。

 

  在好其心的驅使下,我暗地觀察與了解這位同事,果不其然的我發現這位同事內心的「格局」是很狹隘的,常常會有「看不起」別人或是不願意與不喜歡的人合作的狀況發生,這樣的情境就如昨天周老師所談的「不願意放下身段去克服自己內心對別人的偏見」,就是因為這樣的態度,雖然他的學經歷都很好,但是卻一直無法融合差異化的團隊,當然最終也無法在自己職場上的舞台上成為閃耀的明星。

 

  人要能夠成大事與立大業,「寬闊的格局」可能比「宏觀的視野」還要重要,看看歷史上成大業的君王,像春秋五霸的齊恒公、漢高祖劉邦、唐太宗李世民、明太祖朱元璋,甚至近代史的毛澤東、蔣經國、孫運璿,可能很多人一開始因為家庭貧窮,所以沒有機會可以看到「宏觀的視野」,但是因為具備了「寬闊的格局」,讓很多個性古怪但卻具備「宏觀的視野」,的人願意來投效他,成為身邊的智囊團,擴大這位領袖的「宏觀的視野」,而最終成就了大事;要是從現在職場的角度來看,就是人必須具備了「寬闊的格局」才可以與願意交不同性格與文化背景的朋友,也得以讓自己能夠永遠成功的立足於職場上。

 

  所以,如果你生來就有「寬闊的格局」但是沒有「宏觀的視野」,建議你可以找時間與機會多去旅行與到處走走,而每到一處要多深入觀察與了解當地的文化,讓自己的「寬闊的格局」去欣賞與學習,就像周老師所說的「做一個輕鬆的觀察家」;反之,則必須讓自己拋開「成見」,慢慢讓自己既有之「宏觀的視野」擴大成為自己內心的「格局」;如果,不幸的你兩者都不具備,那可能就必須要同時的加緊提升,以免自己在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世代裡,未能恭逢其盛!

(以上出處)

希望上面的文章對你有幫助!

 

再過七小時就要起身前往菊島,晚上打開大背包,一一放進衣物充電器筆電盥洗用具,這次與以往的旅行不同,往往希望什麼東西都能帶上的我,這次卻一一省略、能少則少,或許跟現在的自己有關,就想要簡簡單單,雖然還是會期待,但心裡卻異常平靜,就像平常一樣。

 

這一次的旅程,意外的撞上好多事情,或許沒有辦法跟著你們,但上帝這樣的安排或許也是藉此告訴我你們長大、要更信任大家,我的旅程即將開始,等我回來時,相信能看見一雙雙如同孩子般清澈閃亮的眸子,對我閃閃發亮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艾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